雨水到、春耕忙
日前在高村镇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里,经过体温测量、登记、消毒等严格监测程序后,工人们正有序进入种植大棚分散着开始养护各类秧苗。
“为保证疫情期间蔬菜供应,我们临时调整种植计划翻整105个大棚抢茬种植叶类菜眼前这批预计3月下旬就能上市了。”园区负责人张兵说。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占地2000亩,建有二代节能温室496栋分为瓜菜区、林果区、花卉区和垂钓区,年产值达1400余万元,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高质量果蔬来源和休闲观光胜地。
疫情发生后为保障京津两地“菜篮子”安全供应高村镇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5家农企的396个蔬菜大棚陆续恢复生产种植。其中105个大棚用来抢茬种植生菜、油麦菜、菠菜等叶类速生蔬菜,日产量可达1.5万斤,保证疫情期间蔬菜不脱销、不断档;30个大棚里已经培育了西兰花、洋白菜、西红柿等秧苗550万株直接种植秧苗可以缩短蔬菜生产周期,加快蔬菜成熟上市。截止到2月20日已向京津两地输送各类蔬菜450吨为园区及周边农户供应秧苗300余万株。
针对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高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机立断要求园区关闭所有采摘、观光等休闲项目并研究制定了严细的园区疫情防控办法确保“防疫”“ 生产”两不误。
“您打算几号回天津?回来要先在家隔离观察14天每天给我报一下体温……”园区工作人员正在电话联系外省员工。
高村镇严格落实园区 “一人一册”掌握员工的活动轨迹、接触人员、体温情况等信息,符合健康条件的员工才能安排上岗复工。园区唯一入口设置疫情检测点悬挂党旗,配备测温枪、宣传用音箱、消毒喷雾器,检测人员佩戴口罩、红袖标上岗党员佩戴党徽。车辆进入园区要登记、消毒,人员进入要检测体温、佩戴口罩。工作中采取工人分区域、分时段错峰劳作,车辆错峰运输的办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同时园区宣传广播循环播放疫情通知及防护知识保证疫情防控的弦不放松。
疫情突发原本在山东招聘的技术人员无法到岗,大棚内培育的30亩苗圃60万株菜苗急需嫁接。得知这一消息高村镇及时帮助协调,组织各村有嫁接经验、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场工作,并协助企业临时招聘当地有经验的农民,缓解复工不足问题。同时,主动协调区农委帮助园区为8辆运输车辆办理了武清区蔬菜及农资货物运输车辆通行证为疫情期间蔬菜供应开辟了绿色通道。
“为企业服务、化解难题本来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义不容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最近我们还联系相关单位,为园区春耕备足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 高村镇镇长付海勇介绍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高村镇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已开足马力、有序复产,持续供应高品质蔬菜打好疫情期间蔬菜供应的“平津战役”,全力保障京津市民“菜篮子”!
如果您也关注武清周边事可以关注我们武清注册公司,后续会为您带来更多内容。